有汗无汗,下利不下利,俱得以葛根主之。少阳之喜呕而发热,便是中气之虚,但热而不实,故用人参以调中气,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。
桂枝汤无麻黄开腠理而泄皮肤,有芍药敛阴津而制辛热。伤寒一日太阳,二日阳明,三日少阳者,是言见症之期,非传经之日也。
中风诸方,可移治伤寒,伤寒诸方,不可移治中风者,寒可温而风不可以热治也。 以二症相较,微恶寒,见必恶寒之重,体痛,觉脚挛急之轻;自汗出、小便数、心烦,见伤寒之轻,或未发热,见发热之轻,必先呕逆,见伤寒之重;脉浮见寒之轻,阴阳俱紧见寒之重。
仲景之方,因症而设,非因经而设,见此症便与此方,是仲景活法。因不明《内经》之阴阳,所以不知太阳之地面耳。
此少阴为枢,故见寒热相持之症,而口舌唇鼻之半表半里,恰与少阳口苦咽干目眩相应也。若风不夹寒,但能鼓动卫气,使元府不闭,皮肤受邪,肺气不清而已,不能深入于营,而发热恶寒,头项骨节俱痛。
风寒二气,有阴阳之分,又相因为患。若受寒之日,颇有吐意,呕逆之机见矣。